少林武术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,它以刚健有力、技击性强的独特风格,在武术界独树一帜,在国内外久负盛名,故有“天下武术出少林”之誉。少林武术始于南北朝,盛于隋、唐、宋、明,历代相传,支脉繁衍,遍及全国各地,真可谓源远流长。
(一) 少林武术的源起与发展
古时候人兽同居。人,飞不如禽,走不如兽。禽兽以爪牙扑人,人以技、智制服禽兽。技击术轫始于是,至周末已渐兴盛。《荀子》云:“齐人隆技击”。《汉书》云:“齐民技击强”。这说明我国人民很早就掌握了技击术。
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(公元495年),印度僧人佛陀来中国传教。孝文帝尊崇佛事,为佛陀僧在嵩山五乳峰下建立少林。佛陀僧喜爱中国武技,他收了两个中国弟子,一个叫慧光,一个叫僧稠,都是练武的高手。慧光身体轻灵矫健,能在井栏上倒踢毽子,一连五百。
僧稠刚出家时,身体羸弱,常受到师兄弟的戏弄和欺侮,便发愤练武以自强,后来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,可以横踏壁行数百步,跃首至于梁数四,以及引重千钧。传说,他曾挥杖赶走了在少林门前交斗的两只猛虎。这些会武术的僧人,“每休暇,常角力,腾越为戏”,应该说,他们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。事隔三十二年之后,即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(公元527年)印度大乘派僧菩提达摩,来中国嵩山少林传授佛教禅宗。他不主张用文字传教,而采用壁观的办法,静坐修心。他在嵩山五乳峰上的一个天然石洞中,面壁九年,“寂坐修悟”,这是史实。
但后人传说达摩禅师由于长期静坐,精神和肉体都不免困倦,而且身居深山密林之中,经常受到毒蛇猛兽的威胁和干扰。他感到修心必须健体,久静必欲动。于是倡导僧众在“坐禅”之后,效法民间研习武技,健身自卫。这种达摩开始少林拳的传说,据多方考证实属附会,并非事实。而少林达摩剑的命名,亦属剑以寺名。
少林武术的走出寺院,大振声威,还是在隋末唐初。当时隋将王世充窃据洛阳称王,直接阻碍了唐王朝的统一。高祖李渊带兵征伐失利,次子李世民被掳入洛阳。高祖书约少林僧助战。唐武德三年(公元620年),寺僧应招参战,击败王世充,生擒王仁则于柏谷庄。寺僧中立战功者是三人。其中昙宗和尚被封为大将军。太宗李世民继位后,赐给寺田四十顷,盖僧房二千余间,寺院面积扩大到五百四十余亩。僧众多达二千余人。封少林和尚为“五荤和尚”,准许吃肉饮酒。并教寺内建立兵营,训练僧兵。这时的少林达到了极盛时期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名刹”,并以武功闻名于世。
少林养僧兵后,练武就直接与作战联系起来了。这就为少林武术的发展,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。为了提高实战能力,寺僧们不仅练拳术、器械,而且也加强了对轻功、气功、马步战术的讨论和研究。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人入寺传艺指教。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,传经送宝。这样少林实际上已成为全国会武之地,使它有机会博采众家之长,集武术精华于少林;同时少林武术也得以广为流传。
宋初少林僧福居,曾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、韩通的通背拳、马藉的短打等十八家拳法精华,著成拳谱,传流后世。
金元时期,原有武术功底的觉远和尚自到少林出家后,不满足于少林原有武术水平,便携资西出,访师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兰州等地,聘请名师李叟、白玉峰入寺传授武艺。李叟传授大、小洪拳,棍术,擒拿术。白玉峰传授气功及龙、虎、蛇、鹤拳等。该寺还有位福裕和尚,因保国有功,曾被元王朝封为晋国公(至今寺内存有碑刻)。
元至正年间,少林有位日常担任厨役的和尚,棍法很好,公元1351年红巾军围攻少林,他挺身而出,自称乃“紧那罗王”,用拨火棍攻击红巾军。众僧惊叹他的棍法高强,争相学习,继而传播,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少林棍,至今寺里还有供奉着这位紧那罗王的神像。明代程冲斗在《少林棍法阐宗》一书中,也曾言及少林棍法原出于紧那罗王。
明代中叶,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。在抗倭斗争中,少林武僧挺身杀贼,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,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。杭州抗倭中,少林僧人参加了逐退倭寇的战斗。松江抗倭中,少林月空和尚组织的三十多名武僧全部英勇牺牲。明天启五年立的少林观武碑中,曾有诗文赞颂武僧的功绩:“暂憩招提试武僧,劲歌铁棒枝层层。刚强膂有降魔力,习惯轻挟博虎能。定乱策勋真正果,保邦靖世即传灯。中天缓急无劳虑,忠义毗卢演大乘”。
清代满族为了加强对汉族的统治,曾下令严禁少林僧练武,违者杀头。道光八年满族大员麟庆代表朝廷祭祀中岳,他往少林时要看一下寺僧们的武功,寺僧在麟庆面前“讳言不解”,不敢承认他们继续在练武。麟庆对寺僧们说:“少林拳勇自昔有闻……,只在谨守清规,保护名山,不必打诳语。”寺僧们才敢在殿前表演拳技。麟庆看后,佩服少林拳法矫捷罕见,于世俗不同。清代描绘当时众僧练武动人情景的巨幅壁画,至今还保存在白衣殿。
(二)少林武术的特点和作用
少林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,是寺内历代僧众吸收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健身技击术,以及各家流派拳术之特长,兼收并蓄,融会贯通,长期研练的结果。
少林武术具有独特的风格。它的套路结构紧凑,动作朴实刚健而敏捷,攻防严密,招式灵活多变,劲力运用灵活而有弹性,着眼于实战,不练花架子。
少林白衣殿南北山墙上,各有一幅寺僧们练武的壁画,称为“捶谱”,是清代道光年间绘制的。画的是六和拳对练,各种器械对练,生动地记述了寺僧练武的情景,也突出了少林拳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的特点和攻防意义。千佛殿内一排排练功的见证。
少林拳首先要求练好基本功,即蹲马、站桩等等。在演练套路的形式上,有“拳打卧牛之地一”说。这不仅说明演练时场地大小不受限制,即使在实战中,也能充分利用狭小不利地形,迅速发挥出自己武艺的威力。“拳打一条线”,也是少林拳最鲜明的一个特点。它的各种套路演练时,起、落、进、退、反、侧、收、纵都在一条线上活动,这是根据实战的需要而设计的。
手、眼、身、步的诸法要求是,手法:曲而不曲,直而不直,滚出滚入,运用自如;眼法:起望眼、落望天,以目注目为鹄,以审敌势;身法:起横落顺,掌握重心,不失平衡;步法:进步低、退步高,轻灵稳固,抬腿踢脚轻如惊鸿,重如泰山。在使用的方法上,要求内“静”外“猛”,所谓“守之如处女,犯之如猛虎”;并善用借别人之力,顺人之势,制其人之身,不与来势顶撞,四两拨千斤,以智胜蛮。
常声东击西,指上打下,佯攻而实退,视退而实进,虚虚实实,刚柔相济,乘势飞击,出手无情,直取要害。它又以秀如猫、抖如虎、行如龙、动如闪、声如雷,来形容技击的变化多端。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,也有自己的特色。拳诀说:“拳打十分力,力从气中出,运气贵于缓,用气贵于急,缓急神其术,尽在一呼吸。”并以肩与胯、肘与膝、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、意与气、气与力的内三合之法,内外形成一体。用鼻呼吸,集中劲力;必要时用嘴发出吼声,以震敌胆,克敌制胜。
(三)今日的少林武术
中外闻名的古刹少林,虽在旧社会迭遭破坏。但伴随着我国今日各项建设的繁荣兴盛,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,政府近几年已拨款将少林修葺一新。少林武术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,得到了应有的继承和发展。在登封县于1973年成立了少林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和县武术体校。
长期失散在高僧、名师中以及民间的大部分珍贵资料已挖掘收集起来,作了部分的整理。截止目前,已挖集拳术、器械166套,文字资料约146万多字。已正式出版发行书籍14本。书、报、杂志发表文章25篇,拳术、器械套路24个。其余部分正在继续整理。这就为少林武术的全面继承和健康发展,提供了先决条件。
在发掘整理少林武术的同时,登封县充分发挥少林这个武术中心的优势,为全国各地培训武术人才,并为大专院校输送了五名武术专业生,为兄弟省级优秀队选送了九十多名业余教练员。在国家、省、市级重大比赛中,获得191枚奖牌。配合拍摄过《少林弟子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木棉袈裟》、《少林童子功》、《体校一日生活》、《海灯法师在少林》等十三部电影、电视片。接待过美国、日本、联邦德国、意大利、新加坡、印尼等十多个友好国家武术代表团,作了相互交流。为国内外游客作过五百余场武术表演,观众多达八万余人次。1980年县武术体校又派出两名教练员赴日本作拳技交流,受到日本朋友的好评。
目前国家旅游总局及河南省外办,已投资在少林修建演武厅,今后将招收国外学员开班授课。
我们深信“少林武术”这份灿烂珍贵的文化瑰宝,在中国以至世界各地,将会大放异彩。
登封市少林小龙武术学校
郑重声明:我校途中不设接待站、招生处。郑州、洛阳、登封车站很多车身贴有少林寺图片的接待车,纯属个人中介广告和小型私办武校。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请勿听信他人引导,以免错投校门,误入歧途,警请保持联系我们24小时电话:182-3693-7957 。
上一篇:
少林武校:学武练武成功率低的原因 下一篇:
嵩山少林武校练武要遵循身体规律